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8月30日,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新闻主办,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的“大咖聊营商”系列研讨会第三期会议成功举办。
前两期研讨会聚焦经营场所、劳动就业、促进市场竞争、市场准入等话题,深入剖析了营商环境的多维度构成。第三期研讨会围绕“国际贸易”这一核心话题,邀请专家学者从国际国内营商环境比较、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对接、贸易数字化赋能、港口及物流作业效率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优化国际贸易营商环境。
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优化国际贸易营商环境,不仅能够推动经济飞速发展,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海关总署纺织技术规范委主任、上海海关学院教授谢秋慧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上海近年来在减时间、降成本和强化制度支撑、优化公共服务两方面发力,推动国际贸易营商环境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谢秋慧介绍,在减时间、降成本方面,上海优化了通关物流作业流程,将报关、报检同步,并联受理,将查验信息发送前移,将进口合规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精简了通关环节单证和报关随附单证,进出口环节无需再递交合同、装箱清单、装载清单、仓单等单证。
上海还建设了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支撑起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进出口贸易量,已成为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地方平台。
上海在港口作业无纸化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装箱单、提货单三大单证实现了全面无纸化。此外,上海港还开展了智能通关改造、智能理货、集卡预约等一系列智慧化改造,大幅提升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为进出口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
在强化制度支撑,优化公共服务方面,上海市人大每年修订上海市营商环境条例,及时将上海在营商环境改革中积累的有效做法和制度创新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改革成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
展望未来,如何继续推动国际贸易营商环境改革,谢秋慧认为,上海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效率。此外,还要深化智慧口岸建设和口岸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安全、透明、高效、便利的跨境贸易体系。
2023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简称“BR评估”)。与旧版相比,新版评估更注重制度建设,更适应数字时代,更重视企业感受。在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国和上海如何对标新版评估,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营商环境。
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小平介绍,新版评估体系和之前的相比,评价内容大幅度增加,评价的指标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了现在的122个。“我们对上海作了模拟评测,预估上海在即将开展的下一轮BR评估中的表现应该不错。”
随着新标准的推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认为,首先要紧跟技术的革命和更新,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概念层出不穷,虽然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可以去尝试,紧跟技术潮流。在制度方面,要形成典范的案例,让数据交换、数据增值服务形成一门生意,能赚到钱,这样就能吸引更多资本聚集,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
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和运营单位。亿通国际总经理吕锋介绍,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和数据共享,这是国际单一窗口建设的通用理念。这一模式为政府的口岸监管和辅助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上海的单一窗口目前已经对接了22个监管部门,企业可以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递交监管部门所需要所有的相关单证,监管部门也通过这一统一平台将结果反馈给企业,实现了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及执法互助。
谈到未来改革的重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姚为群指出,要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构建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促进制度、更便利和可预期的货物监管制度、高标准的数字贸易的规则、法治化的资产产权保护制度和国际化的政府采购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边境后管理制度和更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