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房屋养老金”成为近期热点话题。随之而来的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究竟是什么,具体怎么执行,是否需要百姓直接出钱等问题更是引发广泛热议。

8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陽、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等22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试点的核心聚焦于政府层面公共账户的设立与运作,以此作为推动房屋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基石。

据了解,上海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将在上海全市推开。

8月25日,一则关于“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的截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称“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并标注了不同房屋的收费细则,比如对于总层数在22层(含)以上的房屋,每平方米交存144元。

据上海辟谣平台官微,上海市住建委和市房管局已经明确表示,该传言并不准确。

实际上,在8月23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对外宣布,房屋养老金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已经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方式建立。目前试点工作的重点在于政府建立公共账户,而非个人缴费。

政策解读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公共账户的资金将来源于公共资金,且将遵循“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地方政府将探索资金的筹集渠道,确保不会给业主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上海辟谣平台的核查结果也显示,传言中提到的具体数字,实际上来源于2011年外省市发布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并非当前房屋养老金的收费细则。因此,官方呼吁公众应理性对待网络传言,不轻信、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由此可见,公众对房屋养老金这一制度的推出仍存在诸多困惑。

对此,8月26日,《建筑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社评文章称,连日来,早在2022年开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被严重误读。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8月23日原话,最后提到“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这里的公共账户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钱。“很多自媒体、视频博主没看或没细看完整的表述,就下结论说政府要收房屋养老金了。”

上述完整表述很清楚,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建筑杂志社》表示,正如很多专家所言,养老金公共账户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财政补贴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原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归集。

而为什么要研究房屋养老金制度?其实是非常紧迫、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站在想方设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角度考虑的。

步入存量房时代,越来越多房屋出现老化,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2022年“4·29”长沙居民自建楼房坍塌事故,以及过去大大小小因房屋老化、体检缺失带来的房屋坍塌事故,教训极其深刻,十分令人痛心。

鉴于此,步入存量房时代,不重视房屋养老问题,不未雨绸缪、不防患于未然,才是对生命财产安全本身的极不负责。

《建筑杂志社》文章称,每位购房者买房时都按建安成本 5%-8%缴纳了房屋维修基金,其在保障小区日常安全运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数量十分有限,已难以满足维护城市房屋安全和老旧小区更新需要。

正因如此,为了探索建立一个稳定的能用于存量房安全体检、安全管理、维修更新补助的资金池,减少未来存量房规模越来越大、支出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为减轻居民后顾之忧,让大家住得安全、住得安心,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次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

房屋养老金制度,其实是一项为老百姓房屋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考虑的、兜底性制度设计,早就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文件里提出过。

据界面新闻了解,2022年,住建部也曾提出过要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不过,并未就房屋养老金资金主要来源和用途、管理模式、增值运作机制等提出明确的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

《建筑杂志社》文章还指出,房屋养老金和房地产税完全是两回事,传言房屋养老金是另一种房地产税,纯属混淆视听、牵强附会,是刻意诱导,以此引发大众误解。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也认为,政府建立类似房屋养老金并非中国独有,一些国家也有类似制度,比如韩国政府通过发行彩票、政府出售土地收益、收取的房地产税和房地产交易税一部分以及其他,已归集了数量可观的住房基金,用于突发性房屋安全管理和更新补助。

“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是一项管长远的制度,国家从各地试点经验探索中,研究如何统筹各类涉房类资金补助。”虞晓芬表示。